问题二:运输环节多成直销障碍对于大部分外运的煤炭销售来说,生产企业和和主要的消费企业相距甚远,运输环节多。
希望广大煤炭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安排,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自律,推动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促进全国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六是兼并重组继续推进,整合式成长效果显著。
为全面反映大型煤炭企业在2013年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和转型升级,促进煤炭工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我会在连续11年成功发布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通过企业自主申报,经认真审定,按企业2013年度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排出了2014中国煤炭企业前100家。100家企业实现纳税总额2944.83亿元,较上年下降382.59亿元,下降11.47%,为10年来首次下降。神华集团是唯一一家利税额达到千亿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利税1293.67亿元,占100家企业利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首次达到80%以上,为81.66%。其中,神华集团高位居165位,比上年上升13位
与上年相比,此次入围企业呈现六大特点:一是经营规模扩张放缓,非煤产业继续扩大。100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1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03%,增速回落8.12个百分点,创十年来最低水平。三是煤炭企业自觉控制煤炭产量。
如前所述,煤炭产能、煤炭产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如果煤炭行业自身调节能力强,完全可以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煤炭供求和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一、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出现下滑程文认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下滑,国家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是造成煤炭市场低迷的外部原因。GDP增速下降幅度与煤炭产销量下降幅度维持了基本正常的比例,煤炭市场呈现了正常的状态。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比17.7%,水能7.1%,天然气4.7%,核能占0.8%,其他占1.2%。
由此可见,希望通过政府行政干预包括干预煤炭投资,干预煤炭市场,干预进出口,干预煤矿企业生产,都是不现实的,在现阶段也不可能实现。这些投入多数在基础设施甚至房地产领域,拉动了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随着4万亿刺激计划的功效渐行渐远,在没有新的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必定开始走低,这种结果虽然对某些产业带来不适应,但是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国产煤炭出口价格没有优势,如果亏损出口,既不符合资源型产品出口限制的策略,也不利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6.8万亿元增长5.1%,占进出口总值的55%。加工贸易进出口3.9万亿元下降3.7%,占31.6%。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原则,煤炭市场将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整煤炭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政府的作用仅仅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和要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无法实现直接的市场介入,只能通过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要素来促进市场竞争的法治化和公平、公正。
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煤炭市场总体上看,全国煤炭市场目前维持了正常的市场形态,2014年上半年GDP总值2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同比下降0.2%,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1.8%,销售量下降2.1%,社会库存3亿吨。但是,如果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增长幅度保持在8%左右,煤炭供给将严重不足,最终制约经济发展,更关键的是,如果按照这样的经济增速来判断,又如何控制投资者投资煤炭产业更大的积极性?四、煤炭市场刚需不足程文对煤炭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认为煤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短时间不可代替,需求是刚性的、长久的,煤炭行业走出困境逐步向好是大势所趋,等等。中国煤炭网近日发表了《煤炭市场的昨天、今天、明天》(作者:程军、李敏,以下简称程文)的通讯报道,通过采访部分业内专家,对煤炭市场现状和造成煤炭市场下滑的原因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判断,对煤炭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了意见。这是煤炭行业特殊性的必然结果,投资煤炭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该清楚这一点。
中国行业研究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到了65%以下(也有民间经济机构预测在68.5%以内),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煤炭市场严峻形势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来选择哪些煤矿生存,哪些煤矿退出。
目前,国家主要是出于环境考量限制进口劣质煤炭。如果按照程文的观点,煤炭行业在近十年减少5亿吨的产能,在现有宏观经济形势下,可以做到供需平衡。
当然,煤炭市场刚需不足,不等于煤炭市场不能走出困境。煤炭产量从15亿吨增长到36.5亿吨,增长了2.43倍。因此,认为煤炭市场回升和向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依据。这个比例关系还说明,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宏观经济看,GDP增幅维持在7.5%至7%是中外经济学家比较一致的意见。2014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长3.9%,并预期全年将维持3.75%到3.8%的增长幅度,欧元区增长幅度也在1.5%到2.0%之间。
如果说存在盲目,也仅仅是微观上极少数地区、极少数企业、极少数煤炭项目存在盲目性,存在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区域型经济社会发展走势预判的偏差,如果四、五年甚至七、八年以前上马的煤炭项目能够预判眼下的宏观经济走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投资项目能够预判刺激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刺激政策的收敛,至少极少数并不优秀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可以避免。笔者对程文中几个关键的判断不敢苟同,特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这样看来,今后十年煤炭刚性需求量增幅很小,甚至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负增长,市场需求量难以突破40亿吨。因此,说这个阶段盲目投资尚缺乏足够证据,也就是说,宏观上煤炭投资不算盲目。
即使行业协会安排产量,煤矿企业也会按照自身需要组织生产,反而会造成市场混乱,至于企业自身主动减少产量或者走关闭之路,是应有之义。2002年煤炭产量1.47亿吨/万亿元GDP,2012年煤炭产量0.7亿吨/万亿元GDP,2013年煤炭产量0.63亿吨/万亿元GDP。
从近几年煤炭进出口比例看,进口增加,出口下降。从现有资料判断,煤炭需求量不是回升而是相反。2013年并网太阳能发电总量为87亿千瓦时。要说刚需,这个数字应该是刚需。
进口煤1.6亿吨增长0.9%,进口价格下跌15.4%。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自2010年前后开始复苏并逐步提高增长幅度以来,并没有出现下滑,更没有出现持续下滑,而是保持了平稳低增长的态势,欧元区一些国家也开始有负增长过渡到1%左右的增长幅度。
2014年上半年,水力发电量累计3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火力发电量累计209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火电增幅低于水电5个百分点。年核能发电量92652千瓦时,2%的电力来自核能。
至于煤矿企业在煤炭发展形势好的时候,加大投入,加大产出,无可厚非。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2012年为519322亿元,是2002年的5.07倍。
五、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煤炭产业结构程文就煤炭市场走出困境的对策提出了三条措施,一是政府宏观调控,适当干预市场,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压制产量,关闭煤矿。因此,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是能源需求下降、煤炭行业近两年开始出现的供大于求和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基础设施、房地产、加工业等收缩,导致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下滑,直接导致煤炭需求下降。出口316万吨下降22.4%,同期比较,进出口品叠后增加煤炭市场容量210万吨,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在这些可变因素中,能耗水平总体上讲会呈现下降趋势。
按照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到2020年,全国非化石燃料发电量能占总发电量20%以上,煤炭需求量将进一步减少,随着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煤炭资源浪费现象将进一步改善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6.8万亿元增长5.1%,占进出口总值的55%。
但是,煤矿企业即使停产,固定成本也很高,停产后恢复生产比较困难,煤炭生产的循环性、持续性特别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哪怕维持亏损性生产也比停产更有效益。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煤炭市场总体上看,全国煤炭市场目前维持了正常的市场形态,2014年上半年GDP总值2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同比下降0.2%,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1.8%,销售量下降2.1%,社会库存3亿吨。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自2010年前后开始复苏并逐步提高增长幅度以来,并没有出现下滑,更没有出现持续下滑,而是保持了平稳低增长的态势,欧元区一些国家也开始有负增长过渡到1%左右的增长幅度。在煤炭市场严峻形势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来选择哪些煤矿生存,哪些煤矿退出。